(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大制造”到“TMT”
2023翻倍股可以看出哪些“奥秘”?
2021、2022年的翻倍股多出身大制造板块,而2023年以来,TMT板块成为孕育翻倍股最佳“摇篮”,其背后重要驱动力是以AI和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主题交易,本篇报告试图从风格变化、交易筹码、机构持仓等角度,对今年以来的80只翻倍股进行统计分析和规律总结。
我们发现,今年的翻倍行情偏爱小盘股,且今年翻倍股偏向成长特征,但股价涨幅的主要贡献是估值提升而非盈利增长。我们还发现,多达15只注册制次新股跻身“翻倍股”阵列,且今年的翻倍股呈现“初生牛不畏虎”的特征:即越“年轻”的标的股价弹性越大。
从交易层面看,纵向回顾,与此前2年相比,今年的翻倍行情似乎有更多资金博弈的痕迹;横向比对,今年的翻倍股筹码结构较非翻倍股更为分散;分层观察,筹码更为分散的翻倍股涨幅弹性更大。
今年翻倍行情格外青睐被机构“冷落”的标的,行情发生前“无人问津”似乎成为翻倍股的重要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机构重仓股的股价弹性并不占优,基金重仓组合的平均最高涨幅几乎没能超越大盘。这可能是因为,机构重仓组合调仓具有一定粘性,今年的翻倍股发生行业风格切换,由“大制造”强势转向“TMT”占优,而基金持仓随之调整的幅度有限,基金显著超配的低弹性行业如食饮等拖累了基金重仓组合的年内最大涨幅。
周五大盘整体回调可能意味着市场情绪已经触及底部区间,而当下适逢资本市场政策转向窗口期,高层定调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认为后续政策出台依然可以期待,且力度亦可以期待。我们此前的报告中总结,成长风格接力是前几轮资本市场政策周期初中期主要演绎的逻辑,尽管市场信心的修复需要时间,但国内政策拐点及美债收益率筑顶的中线趋势确定性依然较强,多因素共振下,建议增加中期视角和更多的耐心。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衰退超预期,地缘政治事件黑天鹅。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年内80只翻倍股拆解:从“大制造”到“TMT”,2023翻倍股可以看出哪些“奥秘”? a>
- 安井食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逾6成,控股股东及高管累计减持超25亿 a>
- 光大证券:紧抓医疗硬科技、中医药、创新药三大主线 a>
- 中金:存算一体、CXL等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 a>
- 雅乐科技(YALA.US)Q2营收同比增长4.1% 付费用户同比增长26.6% a>
- 港股概念追踪 | 猪价回升至二级预警区间 机构:产能出清仍是下半年主节奏(附概念股) a>
- 港股概念追踪 | 多地启动新一轮汽车消费 新能源车下乡加速 头部车企或将持续受益(附概念股) a>
- 电报解读|盛邦安全(688651.SH):网络空间地图复合增长率48% a>
- 电报解读|信创已进入订单驱动阶段 基础软硬件采购需求标准或将出台 a>
- 迪马:莱昂纳多只想去罗马,经纪人皮门塔抵达巴西和桑托斯谈判 a>
- 中央财办等九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加快建设高效顺畅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a>
- 恒指牛熊街货比(56:44)︱8月15日 a>
- 智通ADR统计 | 8月15日 a>
- 禾赛(HSAI.US)发布2023年Q2财报:营收交付双双创新高,经营现金流再度为正 a>
- 长城证券:运营商中报符合预期 持续看好运营商及算力侧投资机会 a>
- 投资者大量撤离美债ETF 与新冠早期市场震荡相似 a>
- 雷军:小米手机已跑通大模型,将投入 1000 亿坚持高端 a>
- 死在新疆,这么玩和找死没区别 a>
- 中国各地生态优势正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 a>
- A股晚间热点 | 离岸人民币走低! 日内跌幅超400点 受益行业一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