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门:分拆机器人、萤石网络上市,海康威视开启批量造富运动......
发布日期: 2023-05-26 20:53:01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康威视(行情002415,诊股)两度分拆子公司上市背后,是海康系的一场造富运动。其拟分拆上市的第二单海康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在股权架构与萤石网络(行情688475,诊股)如出一辙,即除了海康威视是大股东之外,一只名为青荷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位居两家公司的二股东之位。抽丝剥茧之后发现,这只私募基金背后实则是海康威视信托计划的员工持股计划,而该信托计划背后的持有人超过76%都是海康威视的高管、董事等人员。

海康威视故伎重施,再度分拆子公司上市。

5月25日,海康机器人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公司已回复审核问询函,回复的问题主要有,关于业务和行业发展,关于分拆上市,关于同业竞争等。

对于分拆海康机器人上市,市场对其背后的私募基金尤为关注。

从海康机器人的股权架构来看,发行前海康威视持有其60%的股权,青荷投资持有40%的股权。而根据招股书可知,青荷投资的背后实际上是 海康威视 的“跟投计划”平台。

该平台的持有人大部分都是海康威视的核心人员。若海康机器人成功上市,背后的股东们将会满载而归。

实际上,此前海康威视在对萤石网络的分拆之时,股权结构上亦是呈现了“六四开”特征。青荷投资同样持有40%的股份。而随着萤石网络上市,青荷投资身价也一路水涨船高,其背后的海康威视高管及相关人员赚得盆满钵满。

显然,分拆萤石网络让海康系的核心人员大赚一笔。因此,海康威视欲复刻此前的模式以进行下一场造富。

海康机器人背后的神秘私募,

最高翻179倍

作为海康威视往A股市场力推的第二子,海康机器人备受关注,而其在招股书中披露的诸多问题,股权架构尤为引人注意。

招股书显示,海康机器人的股东有两位,即海康威视、青荷投资,发行前持股比例分别为60%、40%。

资料显示,青荷投资与海康机器人产生交集是在2021年年初。

具体来看,在2021年1月8日,嘉盈投资与青荷投资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后者以9,840.916万元的价格受让嘉盈投资持有的机器人有限40%股权。4日后,海康机器人同意了该笔交易,同时其他股东也放弃了对该部分转让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让其他股东妥协的青荷投资大有来头。招股书显示,青荷投资的LP为嘉盈投资,GP为河滨投资。而嘉盈投资的LP为中建投信托,GP同样也是河滨投资。值得一提的是,中建投信托是海康威视信托计划的受托人,其代表海康威视信托计划与河滨投资共同出资设立嘉盈投资。

即,嘉盈投资通过青荷投资间接成为海康机器人的股东。

而该信托计划由海康威视跟投员工出资并作为受益人。也就是说,若海康机器人成功上市,海康威视信托计划的持有者无疑是最大的得利者。

从海康威视的跟投计划来看,海康威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的员工占有青荷投资76.66%的份额,同时海康机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人及其控制的企业的员工合计占有青荷投资的份额仅为23.34%。

招股书显示,海康机器人拟公开发行的数量在8000万元至2.4亿股之间,占该次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区间为10%至25%,拟募集资金60亿元。以此来计算,海康机器人在IPO后的初始估值在24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

若海康机器人成功IPO,按照发行上限2.4亿股计算,青荷投资持有30%股权的估值大约在72亿元至180亿元之间。而这相比较初始的投资金额9840.916万元最高翻了179倍。

如法炮制萤石网络

利用私募“遮掩”,成为一个主体,不论是应对监管还是背后的持有人,可谓是一石二鸟。

此前海康威视分拆萤石网络也有过同样的操作。

根据萤石网络此前的招股书,在上市之前其股东分别为青荷投资、海康威视,持股比例分别为40%、60%。

青荷投资经过层层穿透后,同样是中建投信托,其亦是海康威视信托计划的受托人,而海康威视信托计划系由海康威视跟投计划与中建投信托共同设立的信托计划。

其信托计划的跟投对象如海康机器人如出一辙,母公司海康威视相关人员是主要的持有人。具体来看萤石网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及其控制的企业的员工合计占有青荷投资的份额仅为23.38%,海康威视董事及高管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的员工持有76.62%。

招股书显示,在2021年1月份,嘉盈投资将其持有的40%股权以15535.252万元的价格转让予青荷投资。招股书显示,萤石网络成功发行后,青荷投资持有的股份为1.8亿股,持股比例稀释至32%。

而上市后的萤石网络股价已从28.77元/股的发行价涨至24日的50.6元/股。也就是说,当前青荷投资持有的市值为91亿元,这比较2021年年初1.56亿元入股成本,可谓是暴赚。

随着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先后分拆,市场对海康威视后续是否会继续拆分旗下创新业务主体上市充满好奇。对此,海康威视表示,如创新业务子公司发展壮大,并符合独立上市的条件的,优先考虑及支持其上市。

背靠海康“大树”

背靠海康,海康机器人迅速崛起。

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9月末,海康机器人的营收分别为15.25亿元、27.68亿元、28.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5亿元、4.82亿元、4.28亿元。相比较诸多机器人企业目前尚处于亏损的情况,海康机器人的业绩表现颇有一枝独秀之感。

不过,业绩短时间跨入亿元门槛的背后,母公司海康威视功不可没。

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2年9月末,海康机器人向海康威视及其下属企业的销售金额分别为9,632.15万元、1.1亿元、1.25亿元、8,565.59万元,占据总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0.23%、7.34%、4.52%、3.05%。

值得一提的是,与海康威视关联甚密的中国电科亦是处于海康机器人的前五大客户之中。数据显示,其在2019年至2022年9月末的销售额分别为599.15万元、507.96万元、812.35万元、364.23万元。

海康威视等向海康机器人赞助的同时,亦是后者的供应商。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9月末,海康机器人及其下属企业向海康威视采购材料的金额分别为5.3亿元、9.96亿元、1.8亿元、1.26亿元,占据当期采购金额的比重分别为82.61%、65.55%、9.02%、5.87%。

同时,中国电科也出了不少力。2020年到2022年9月末,海康机器人向其采购材料的金额分别为1,018.42万元、5737.63万元、5,737.41万元。

此外,海康威视还给了海康机器人财务上的帮助。比如,2021年,海康威视与海康机器签订了不超过10亿元的财务资助合同,年利率为3.85%。当年海康机器人就向海康威视拆入了16.78亿元。2022年,海康机器人还向海康威视拆入资金8.6亿元。

而被母公司一路扶持的海康机器人在产品的图像传感器上,对SONY等境外公司存在依赖。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前3季度,海康机器向第一大供应商SONY采购电子器件金额分别为1.98亿元、4.66亿元,占比分别为9.93%、21.72%。

此外,海康机器人还面临着群狼环伺的情况。外部不仅有全球巨头企业日本的基恩士(Keyence)、美国的康耐视(Cognex)、挪威的AUTOSTORE等抢食市场蛋糕,国内部分上市公司也能对其构成竞争,例如奥普特(行情688686,诊股)、凌云光(行情688400,诊股)、极智嘉、海柔创新等。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