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议:长春高新走下神坛?
发布日期: 2023-04-25 10:44:33 来源: 猛犸资本局


(资料图片)

长春高新(行情000661,诊股)近来可谓“多事之春”

一季度业绩下滑、剥离房地产业务、“股市谣言第一案”开庭,“东北药茅”、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000661.SZ)近来可谓“多事之春”。

去年,长春高新曾先后卷入广东省、福建省、河北省、浙江省四个省份的集采传闻,股价也几次受到影响。2022年,长春高新股价累计下跌38.39%。其中,浙江集采成为长春高新投资者最为“印象深刻”的一次。

202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号“华招医药网”发布的文章称,据业内传出消息,第三批将分化药和生物药两组展开,品种如下,仅供参考,附图中“人生长激素”赫然在列。随后,微信公众号“药闻康策”亦转发了上述文章。8月18日,长春高新股价暴跌,市值一天便蒸发超90亿元。然而,8月23日,浙江省发布集采品种目录,生长激素相关产品却并未在名单之中。

此后,上海文飞永律师事务所发布了长春高新投资者索赔征集,直到今年4月17日,长春高新投资者与江苏华招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招医药网”账号主体)、福州药闻康策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药闻康策”账号主体)之间的证券纠纷正式在南京开庭审理,该案也被业内称为“股市谣言第一案”。

企查查数据显示,江苏华招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江苏省财政厅下属三级公司,为国有企业。福州药闻康策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则显示为小微企业,公司缴纳社保人数为0人。

对于案件的进展,4月23日,本次案件投资者代理律师、上海百谷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高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他和团队正在修订本案的代理词。虽然事情的过程简单,但要进行充分论证,还是有一定难度。特别是本案作为首例股市谣言索赔案,结果不好预判。

“若案件能够胜诉,对于证券市场信息的传播是一个很好地补充,既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理解谣言影响证券市场的机理,也能更好地规范证券市场信息的传播。”高飞表示,除了法定信息披露,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很多非法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和信息,这些信息也在影响着证券交易,甚至可能涉嫌构成信息型操纵市场,但这类虚假信息若只依靠公安机关和证券监管机关一个个查,并不现实。

截至目前,高飞及其团队已联系投资者1800人,200多位投资者发出委托材料,人均索赔金额在15万元左右。如此估算,这200多位投资者的索赔总额超过3000万元。

长春高新之所以受到股民高度关注,来源于一则大妈通过长春高新豪赚100倍的故事:2021年,某券商营业部曝出一位东北大妈2008年买入5万元长春高新,最后暴赚100倍变成500多万。在当时市场环境下,大妈重仓白马股暴富的消息给不少投资者打了鸡血。然而2021年5月长春高新冲高至521.4元/股后,便迎来了深度回调。截至2023年4月24日,长春高新收盘价为162.14元/股,相比高点521.4元/股,已跌去68.87%。

“现金奶牛”业绩失速

就在“股市谣言第一案”开庭当日,长春高新披露了2023年一季报。报告期内,长春高新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7.78亿元,同比下降6.63%;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8.57亿元,同比下降24.71%。

其中,子公司金赛药业业绩下滑是长春高新整体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报告期内,金赛药业实现收入23.53亿元,同比下降11.14%;实现净利润8.95亿元,同比下降25.73%。

针对业绩下滑的原因,长春高新在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解释称,子公司金赛药业为应对去年3月份的特殊情况,当时曾向全国紧急发出了6个多亿的产品,努力确保产品市场供应;同时部分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当时无法正常支付,形成了去年一季度相关业绩数据基数较高的状态。

“今年一季度,虽然一月份存在特殊情况,但从二月份来说已经逐渐整体全面恢复正常,包括相关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均正常支出,最终产生了公司第一季度经营业绩有所下滑的情况。从目前来看,4月份新患者入组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速。后续公司将积极加强产品销售等,努力确保业绩恢复增长。”长春高新表示。

财报显示,2020年-2022年,子公司金赛药业分别实现收入58.03亿元、81.98亿元、102.17 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60亿元、36.84亿元和42.17 亿元,净利润增速依次是39.68%、33.47%、14.47%。

可以看出,过去三年,金赛药业的业绩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一直以来,金赛药业都被视作长春高新的“现金奶牛”。比肩茅台的毛利率,也让长春高新获得“东北药茅”的称号,但对生长激素单一品类的高度依赖也是其屡次陷入股价危机的重要原因。

剥离房地产副业

在发布一季报的同一天,长春高新还宣布将正式剥离房地产业务。公告称,长春高新拟向公司控股股东超达集团转让所持有的高新地产100%股权。

高新地产主要从事房地产的开发及销售,经营区域在长春市内,先后开发了高新·怡众名城、高新·和园、高新·慧园、高新·君园、高新·海容广场、高新·容园等项目,而长春高新的主营业务是生物药品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一直以来,房地产业务都被视作长春高新的拖累。时代周报记者发现,过去三年,高新地产的营业收入并不稳定,净利润更是持续下降,整体来看,其对长春高新的业绩贡献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为此,不少股民感慨:房地产业务早就该剥离了!

长春高新披露的年报显示,2020年-2022年,高新地产依次实现收入7.25亿元、6.63亿元、8.0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依次是1.37亿元、0.86亿元、0.64亿元。同时期,长春高新的营业收入对应为85.77亿元、107.47亿元和126.27亿元,实现净利润依次是33.08亿元、38.97亿元和42.15亿元。换句话说,过去三年里,高新地产每年贡献的净利润,不到长春高新全年净利润的2%。

长春高新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及行业周期多重因素影响,在建楼盘建设、销售工作两次停摆,三季度借助长春房交会、高新·容園项目样板示范区全面开放以及学位应用等利好因素,销售额取得突破。面对持续增大的市场销售压力,地产销售队伍密切关注市场竞品,持续去化库存住宅产品,以品质为核心价值,努力提升在售住房项目竞争力。目前在建的高新·容園项目,凭借实景现房品质及高新地产积累多年的良好口碑,已逐渐为高端圈层客户认可。商业项目海容广场的品质与知名度逐年提升,报告期内列长春市办公签约金额第三名,目前租售率达 54%。

长春过去一年的房地产生意并不景气。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长春住宅市场整体供销量同比下滑,总供应221.4万㎡,同比下降72.1%;成交431.6万㎡,同比下降32%。其中,长春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10企业过去一年合计销售金额为256.3亿元,同比下降30.5%;销售面积TOP10企业合计销售面积254.6万㎡,同比下降25.8%。

头部房企的销售情况尚且如此,只被作为“副业”发展的高新地产情况也很难乐观。在解释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何较本年度净利润减少13.89亿元时,长春高新曾提及“地产预售房款减少”。

此外,对于年报中提到的“海容广场目前租售率达54%”,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商业地产项目来说,租售率54%这个比例显然是不高的,从行业来看这个比例也是不理想的。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地产代表企业平均出租率超80%,从行业来看,海容广场这个比例是不理想的。

陈霄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近年来长春房地产市场来看,商品住宅成交自2020年开始持续下滑,2022年商品住宅成交量价齐跌。进入2023年一季度,成交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主要原因还是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以及利好政策的带动,后期走向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从当前来看,长春高新剥离房地产业务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再加上2020-2022年高新地产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逐年下降,选择在此时剥离地产板块能够快速回笼资金,优化资产负债表。”陈霄表示。

长春高新在解释出售高新地产的原因时亦强调,本次交易系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为聚焦生物医药核心业务板块,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突出主业核心优势,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公司现金流水平。

公告显示,高新地产净资产账面值为2.41亿元,本次评估价值为2.42亿元,即评估增值1448.25万元,评估增值率为0.6%。截至2022年末,高新地产日常经营中形成对长春高新的资金拆借余额27.12亿元,而长春高新对高新地产形成的担保金额为5.00亿元。

长春高新称,股权转让完成后,高新地产将根据交易各方确认的、截至股权交割日高新地产向长春高新拆借资金的余额,分三年偿还本金及相应利息。而在本次高新地产100%股权交割日前,长春高新经债权银行同意,将解除对高新地产的所有担保。

关键词:

推荐内容